7月20日以來,鄭棉CF2109合約盤面價格從16380元/噸上漲至17270元/噸,漲幅達到5.43%。儲備棉輪出日均成交價也從16652元/噸上漲至17008元/噸,其中儲備新疆棉日成交價從16836元/噸漲至17176元/噸。
山東、河南、新疆等地部分棉紡廠紛紛反饋,棉花上漲幅度偏大已致紡紗利潤較6月明顯下滑,進而影響到3、4季度接單。
繼15日某氨綸廠漲價2000-3000元/噸后,紐仕達、泰光氨綸等也發起漲價通知,20D漲4000,30以上漲3000,即日執行!目前,山東、浙江、江蘇、福建等地氨綸現貨供應依舊緊張,持續交接前期訂單,部分廠家新單暫不接,主供優質客戶為主。
目前價格方面,40D氨綸價格為77000元/噸,較7月初價格上漲1600元/噸,較3個月前上漲9400元/噸,漲跌幅為13.91%,較去年同月均價上漲156.34%。
大幅上漲的不僅僅是氨綸,紡織市場常用的滌絲、錦綸等等也都迎來的大漲,其中DTY150D上漲40.9%、FDY150D上漲47%、POY150D上漲58.7%,另外錦綸的漲幅也都在40%左右。在其他成本不變的情況下,織造廠僅僅原料成本就普漲了40%以上。
在如此漲勢之下,前期一直觀望、等待的紡織企業開始出現動搖,畢竟淡季之下原料都在漲價,后面旺季肯定還是會漲的,于是部分紡織開始果斷“買漲”。一位織廠負責人介紹,最近他們開始會囤原料,買了一個月的量,購買量增多了,后面應該還會漲,現在淡季原料都在漲,后面旺季肯定還要漲。
原料漲價成了近一個月以來的紡織熱點,但人盡皆知的原料漲價,卻很難傳導至面料價格上,或許還需要一定的發酵時間。
同比去年疫情期間,訂單并不樂觀
去年因為全球疫情,常規的紡織外貿訂單深受影響,不少紡織企業都表示去年上半年貿易額同比下滑50%以上,甚至有部分紡企客戶屬于疫情重災區,貿易額一度下滑達到9成。但市場卻總體對今年十分樂觀,認為今年會隨著疫情結束,紡織市場迎來需求大爆發。但實際上半年已過,紡織市場并沒有表現的讓我們滿意,尤其是7月以來。
"我們主要做內銷的,現在訂單肯定比上半年少很多了,國內的大品牌基本上訂單都已經下完了,外貿也不好做現在疫情又嚴重了。"目前除了尼絲紡、四面彈等面料,也就高密超細旦的產品感覺今年賣的還是挺好的,做得好的能有幾十萬米,一般的也就3-5千米,市場也進入淡季了,整體訂單比較少。”一位紡織貿易商介紹道。
其他不少紡織企業也表示,訂單量雖然同比去年沒有大幅下滑,但與去年相差不大,不過去年紡織原料的價格顯然無法與今年相提并論。
從七月份開始訂單開始逐漸減少,卻仍有紡織老板能夠維持良好接單。與此同時,擔憂又接踵而來……
限電大升級
安徽將啟動試行季節性尖峰電價
連續高溫,各地用電負荷不斷創新高。挖掘需求側負荷調節能力,保障電力供需平衡,安徽省或將試行季節性尖峰電價和需求響應電價,即冬夏高溫、低溫天氣,全省工商業電力用戶在當日高峰時段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上浮0.072元。
江蘇明確今夏尖峰電價實施政策
近日,從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,為引導電力客戶主動參與削峰,該省對315千伏安及以上大工業用戶實施季節性尖峰電價政策。
據介紹,此次季節性“尖峰電價”,意在進一步發揮價格杠桿作用,合理引導企業錯峰用電,更好地調節電力供需,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、社會效益的統籌協調。
染料染費漲價就在眼前!
據一位紡織貿易商介紹,他們做訂單一方面看面料價格,另一方面主要看染費。很多時候染費的權重要大于面料價格,因為面料由于織廠較多,競爭激烈,價格已經相差不大。但染費卻差距較大,不同地區、不同工藝、不同染料出來的價格完全無法相提并論。他在做的一款75D四面彈,染費是1.1元/米含稅,而有些染廠染費已經報到了2元/米左右,前后相差近1元/米。
近日,全國多地遭遇大到暴雨的強降雨天氣,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等數十個省市也將在近期受到暴雨影響,全國1/3的化工園區及51%的沿江規模上化工企業在生產、儲存、運輸等方面都將遭到重創,涉及近萬家化工企業。
長時間的停產必然會刺激染料價格上漲。尤其是現在的時間段很特殊,因為印染廠大多會提前幾個月儲備染料,目前離染料使用高峰的旺季還有兩三個月,染料的需求即將爆發,此時染料廠停產,對于印染廠來說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暴雨帶來的化工停產,從而推高了染料價格,此時印染廠提前備貨使用了高價染料,必然在旺季訂單忙碌的時候表現在染費上。
漲價潮席卷原料方,增加了中下游酒店紡織布草類企業的成本壓力,也將牽動行業終端產品價格的提升。同時,依賴低價競爭的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。只有強化品質,加速技術創新,酒店紡織布草類企業才有更多的底氣應對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。
※版權聲明:轉自酒店布草網,來源:化纖頭條、紡織快報、中國輕紡原料網,部分進行了編輯整理,著作權歸原版權方及作者所有。
E N D